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五要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对调节蔬菜生长、提量、改善品质有很好的作用,但一旦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蔬菜大面积激素中毒,导致蔬菜减产。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五要点。
1、掌握正确的使用浓度、使用方法、使用部位等。
如就瓠瓜而言,使用乙烯利可促进主蔓早开雌花,但使用的时期必须是4-6片真叶期,提早使用容易发生药害;乙烯利常用的浓度为150-250毫克/升,但应随秧苗的素质、使用时的温度作适当调整。如温度高时使用应降低浓度,秧苗素质差(长势弱)也应降低使用浓度。
茄果类蔬菜使用2,4-D很容易产生药害,防止方法是掌握使用浓度,并应根据使用时植株的生长势、温度等作适当调整。同时为防止重复点花,可在药液中加入红色的染料以示标记。
2、要先试验确定很适使用浓度,再大面积推广。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与使用浓度密切相关。如果浓度过低,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伤害植物。据调节剂的性能,对不同植物的很适浓度要进行初试,选择梯度浓度进行试验,确定有效浓度后再扩大应用。
如生长素使用的有效浓度一般很低,选择5毫克∕升、10毫克∕升、20毫克∕升作初试,如效果不显着,进行第二次处理或提高浓度。经观察对比后,再取很有效浓度进行大面积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有的几天、有的要2周后才会观察到效果。
3、根据作物的种类和长势,酌情增减使用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效应远比一般农药复杂,不同作物使用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就有着很大差别,且与作物的长势有关。长势旺的作物,使用延缓剂浓度要高些,抑制不住时可增施1-2次;长势一般的作物,延缓剂浓度要低些,一次即够;长势不良的作物,不必施用生长延缓剂。
4、注意使用时的气候条件
植物调节剂多采用叶面喷洒方法,靠叶面气孔吸收药液。温度过低叶面吸收缓慢,温度过高药液水分易蒸发,为吸收的摇曳就会沉淀在叶片表面,毒害叶面。
在使用植物调节剂的时候,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施用,施药浓度应降低;反之,在雨水充足的季节里施用,应适当加大浓度。施药时间应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左右,在大风天气或即将降雨时不宜施药,施药后4小时遇雨,要酌情补施半量或全量药液。
5、使用部位及方法要正确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时候,要根据施用目的和药效原理确定处理部位。如2,4-D防止落花落果,要把药剂涂在花朵上,如果喷洒在幼叶上,就会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