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施肥技巧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生育期长,从秋种至来年的返青、拔节、抽穗、灌浆和形成产量经历漫长时段,尤其是播种到返青这段,正逢冬春两季的低温和干旱气候。为了保证冬小麦安全越冬和顺利返青,进而为打下基础,只有抓住播种这一基础环节,培育整齐、健壮而抗性较强的麦苗群体才行。为此,精施种肥就是一项效果明显而又可行的关键措施。
冬小麦获是不可忽视种肥的,施种肥的作用主要是为麦苗提供所需的养分了。当幼苗刚出来时,根系发育弱,吸收肥水的能力很差,而广大北方麦区在冬小麦播种时,土温已经较低,土壤自身的养分释放缓慢,很可能出现供应不上的问题。而冬小麦苗期对于营养的需求数量虽然不多,但很敏感与严格,需要供应少而精的营养。因此,种肥的作用在于保证小麦苗齐苗壮,顺利越冬,及时返青。这是冬小麦获的关键之一。此时精施种肥可以提高麦苗抗旱抗寒能力,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种肥施什么肥料呢?种肥很需要的是磷肥。麦苗对磷肥的需要十分迫切,对于磷肥的反应敏感,苗期又是磷素营养的临界期,此时如果供磷不足或严重缺磷,既会出现苗弱和苗不齐。在遇到干旱和寒冷时,还有冻死苗的问题;而过了苗期,以后即使再补施磷肥也不能弥补此时所造成的损失。
因此,种肥适宜的养分配比要以磷为主,配施少量的氮。肥料品种可选复合肥或单质肥。如西北和华北麦区常用的种肥品种有磷酸二铵,在二元复合肥中磷酸二铵和硝酸磷肥都可以用;而长江中下游麦区,很常用的种肥品种是低浓度的过磷酸钙和适量硫酸铵为宜。但尿素、碳酸氢铵和氯化铵等都是不宜做种肥的。由于种肥适宜的养分配比是磷多氮少,通常不要选用高氮复合肥作种肥,以免引起苗不旺或烧苗问题。
种肥的施用量多少为合理呢?种肥的用量不能多,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则,提倡精量施用。磷酸二铵以5公斤/亩为宜,虽然它的数量不多,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过磷酸钙以8公斤/亩为宜;硫酸铵不要超过5公斤/亩为宜。
很后,种肥的施用方法和施肥的位置同样很重要。无论采用机播方式还是畜播方式,种肥都不能直接与麦种接触,要将化肥施在麦种的斜下方两三厘米处,使麦种与常规化肥隔开才安全。
小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小麦种植范围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抵沿海各省的平原高山。中国既种冬小麦,也种春小麦。冬小麦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的施肥,主攻目标是促分蘖和增穗,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则以增粒增重为主。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植株一生中所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综合起来,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2.8-3.2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钾2-4千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1:0.4:1。其中氮、磷主要集中于子实,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主要集中于茎叶,点全株总含量的77.6%。冬小麦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是:出苗后到返青期前,吸收的养分和积累的干物质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速度增加,从拔节至抽穗是吸收养分和积累干物质很快的时期;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率逐渐下降。
冬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分蘖到越冬,一是从拔节到孕穗,后面的高峰远远大于前面的高峰。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对产量6188千克/公顷的冬小麦植株分析结果,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占全生育期总量的40%,磷占20%,钾占20%;从拔节到扬花是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约吸收氮48%,磷67%,钾65%。籽粒形成以后,吸收养分明显下降。因此,在小麦苗期应有足够的氮和适量的磷、钾营养。根据小麦的生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
基肥用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基肥小麦的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施足基肥于培育壮苗,促进有效分蘖和籽粒发育有重要作用。追肥施用量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在每公顷施农家肥30-75吨的基础上,在北方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化肥,在南方冬麦区配施氮、钾或氮、磷、钾化肥。一般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用1/3的氮肥做基肥。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或碳酸氢铵225-300千克。
如果土壤肥力很高,农家肥料用量很大,基肥可不施氮肥,将氮肥全部用作迫肥。肥力中等的地块,可以将1/2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112.5-225千克或碳酸氢铵375-600千克。肥力低的地块,则将2/3的氮肥用作基肥,每公顷施尿素150-255千克或碳酸氢铵450-750千克。在肥力低又无灌溉水条件的地块,通常将氮肥全部用作基肥。
一般在土壤速效磷低于20毫克仟克的麦田,应增施磷肥。每公顷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450-750千克。基肥,很好将磷月巴与农家肥混合或堆沤后使用,这样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防止水溶性磷的固定,利用小麦的吸收。土壤速效钾低于50毫克/千克时,应增施钾肥,每公顷施氯化钾75-150千克。盐碱地很好施硫酸钾,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5毫克/千克时,可隔年施用锌肥,每公顷施硫酸锌15千克左右。
(2)种肥小麦播种时,还可以将少量化肥作种肥,以保证小麦出苗后能及时吸收到养分,对增加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均有良好作用。小麦种肥在基肥用量不足或贫瘠土壤和晚播麦田上应用,其增产效果更为显著。种肥可用尿素每公顷30-45千克,或硫酸铵每公顷75千克左右和过磷酸钙75-150千克。种子和化肥很好分别播施。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
(3)追肥根据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分期进行追肥是获得的重要措施。现分别叙述如下:
①苗期追肥:苗期追肥简称"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蘖初期,每公顷追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或少量的人粪尿。其作用是促进苗匀苗壮,增加冬前分蘖,特别是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麦。丘陵旱薄地和养分分解慢的泥田、湿田等低产土壤,旱施苗肥效果好。但是对于基肥和种肥比较充足的麦田,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②越冬期追肥:也叫"腊肥",南方和长江流域都有重施腊肥习惯。腊肥是以施用半速效性和迟效性农家肥为主,对于三类苗应以施用速效性肥料为主,以促进长根分蘖,长成壮苗,促使三类苗迅速转化、升级。对于北方冬麦区,播种较晚、个体长势差、分蘖少的三类苗,分蘖初期没有追肥的,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氮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对于施过苗肥的可以不施"腊肥"。
③返青期追肥:对于肥力较差,基肥不足,播种迟,冬前分蘖少,生长较弱的麦田,应早追或重追返青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225-30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应深施6厘米以上为宜。对于基肥充足、冬前蘖壮蘖足的麦田一般不宜追返青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