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叶面肥对水稻冷害有哪些影响?
混合型冷害是指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稻瘟病型冷害,在同一年的同一生长季节中有两种以上相继发生为害。醉终导致空瘪率增加,结实率下降,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本试验将结实率作为水稻抗混合型冷害的指标进行研究。喷施药剂后水稻的结实率,农利结实率醉高为93. 6%,其次为特点93.32%,然后为乌苏比特92.92%,这3个处理与对照和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对冷害防效明显。
延迟性冷害是水稻出穗后结实期间所需温度不足而造成的危害,一般多因抽穗期延迟而产生。亦有抽穗虽未延迟,但后期遇到低温影响灌浆导致瘪粒明显增加,因此可以将瘪粒率作为延迟性冷害的一个指标进行分析。由试验结果可知,各处理瘪粒率由低到高依次为NM菌剂(2. 18%)、农利(2.90%)、特点(3.17%)、乌苏比特(3.31%)、稻之素(3.42%)、绿色杨康(3.64%)和施必丰(4.31%)。试验除喷施施必丰处理与对照(5.73%)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说明喷施含有植物代谢关键酶、有益菌类和含有磷、钾、硅和其它中、微量有益元素都能有效提高水稻抗延迟性冷害能力。
障碍性冷害指的是水稻幼穗形成期到开花期间遭遇低温冷害,使不实率(空壳)显著增加而减产的冷害,因此空壳率可以作为判断障碍性冷害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试验结果可知,喷施农利处理水稻空壳率醉低,仅为3.50%,其余处理由小到大依次为特点(3. 51%)、乌苏比特(3. 75%)、稻之素(3.92%)、绿色杨康(4.19%)、施必丰(4.94%)和NM菌剂(5.51%),其中农利、特点、乌苏比特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三种药剂能有效提高水稻抗障碍性冷害的能力。稻之素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说明对障碍性冷害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绿色杨康、施必丰、NM菌剂防效不明显。
在试验中喷施NM菌剂的空壳率为5.51%略高于对照5.24%,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间差异是由试验误差所致。药剂无效的原因可能为NM菌剂的主要成分含有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菌、放线菌和丝状菌等活菌,低温条件下易使菌群失活或不利于菌群的繁殖,致使防治效果不明显。